当代美术出版社(北京办)
联 系 人:张先生
联系电话:86-010-60599040
Q Q:376741473
电子邮箱:376741473@qq.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亦庄开发区荣昌东街
香港位于中国东南海岸、珠江出海口之东,北连中国大陆,南邻东南亚,东濒太平洋,西通印度洋,为东西半球及南北往来的交汇点。一八四O年,英国政府以清政府查禁鸦片事件为借口,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并于翌年一月二十六日,派军队强行占领香港岛。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正式割占香港岛。一八五六年,英国联合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八六O年十月二十四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九龙。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政府又趁机逼迫清政府于一八九八年六月九日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为期九十九年。这三块为英军所强行割占和租借的中国领土,形成了今日所称的香港地区的地理范围。
自一八四一年香港开埠至一九五九年,有长达一百多年的转口港时期。六十年代开始,香港已从传统的转口贸易港转变为工业城市。随后,香港的制造业和对外贸易等,得到长足的发展,并由 此带动金融业、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至八十年代初期,香港已逐渐发展为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轻工业制造中心、航运中心、旅游中心、信息中心、印刷中心。
以和出版业相关的项目来看,香港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名列世界前一百名的银行中有八十一家在香港营业。台湾的彰化银行、华南银行、第一银行等在此设有分行。香港与全世界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近年来,香港的外贸总额居世界第十位,亚洲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人均贸易值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新加坡)。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与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六O多个港口有运输和贸易往来。香港启德机场也是世界上最繁忙、效率最高的国际机场之一,拥有全世界理货量最大、最先进的空运货站。香港的信息事业机构、信息传播系统及信息技术水准均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一九九三年全港共发行七十七种报纸、六一九种定期刊物。香港是世界的印刷和出版中心,拥有二百多家出版社。全世界有九十多家国际新闻出版机构在香港设立亚太地区总部、分社或办事处。
从三十年代以来,香港的中文图书业务(尤其是教科书),基本上仰赖上海、广州供应。一九四九年以后,两岸分裂分治,双方长期处于严重的军事对抗局面,出版交流完全中止;当时的香港,无论在经济或文化层面都处于低落的阶段,出版事业有待起步。香港与大陆、台湾间的图书产销关系大致形成下列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一九四九 —— 一九六六)
五十年代初,大陆的教科书采用新编,以前出版的课本停止再印供应。当年香港以及海外,则还采用中华、开明、世界等出版的教科书。在没有货源的情况下,有些业者干脆自行翻印,一种书可以几家合印或单独印,甚至有所谓的“九联”,即由九家书店联合组成,营销翻版业务。翻版风气如此盛行,根据业者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没有知识产权意识;第二是生活水平低,正版书买不起;三是供应困难,特别是英文书要由英国订货,来往要几个月才有货供应,所以翻版便有生存的空间。翻版教科书的书商大多集中在荷李活道附近。
后来香港开始有教科书出版,最早出版的是上海书局的《现代小学课本》,由宋云彬主编,叶圣陶、吴研因、孙起孟、陈君葆组成编委,出版后在海外取代了中华、商务已沿用了几十年的小学课本。一九五五年,罗宗淦主持的香港文化服务社成立,短短几年间就占有中文小学市场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接着又有现代教育研究社编印《现代教育课本》、龄记书店出版英文课本,并编印中学课本,宏丰图书公司出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课本,友联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和地理……。代理台湾正中版教科书多年的集成图书公司,也为香港中小学编印各科的教科书。
五十年代创立于香港的出版社中,有不少属于自由文化出版界。一九五O年成立的人生出版杂志社,出版钱穆、唐君毅、程兆熊等人的著作,并于一九五一年初创刊《人生杂志》半月刊。同年六月正式宣告成立的自由出版社,前身是自由阵线周刊社,出版重点为:中共问题报导丛书、学术专著、文学创作等。一九四五年就在上海成立的环球出版社,自一九五O年南迁香港后,先后复刊或 创刊了多种通俗性杂志,如《蓝皮书》、《西点》、《黑白》、《璟球电影》、《武侠世界》等,并出版流行小说系统,其中数十种被改编拍成电影。可惜,在一九五九年底逐渐结束营业。
一九五一年成立的人人出版社,以翻译世界名著及出版现代作家的文艺创作为主。同年创办的友联出版社,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机构,集研究、出版、印刷、发行于一身。在研究方面,创办了友联研究所,从事中共问题研究和资料搜集;在刊物出版方面,先后创办《中国学生周报》、《祖国周刊》、《儿童乐园》半月刊、《学生周报》、《蕉风月刊》、《大学生活》半月刊、《银河画报》等;在图书出版方面,先后推出各种文艺创作、世界名著译述、青少年读物、电影文艺、中共问题研究等数百种;在发行与印刷方面,创办了发行机构、印刷厂及遍及各地的广大发行网。这一年成立的高原出版社,首任总编辑为余英时先生,以出版学术论着、文学创作和青少年课外读物为主,并先后创办《海澜》文学月刊、《少年旬刊》、《学友杂志》等。该社于一九五三年出版徐速的《星星月亮太阳》,畅销海内外,奠定二局原在出版界之声誉。
创立于一九五二年九月的亚洲出版社、中国文化出版社,对促进香港与台湾、东南亚各地的文化交流,贡献至大。这两家社出版的书籍种类,包括:报告文学、翻译名著、学术著作、人物评传、专题研究、文艺创作、童话故事、连环图画、儿童读物、青少年读物。亚洲出版社曾创办《亚洲画报》,中国文化出版社曾出版《中华诗坛》举办了多次的亚洲短篇小说征文和新诗比赛。
五十年代初期,大陆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工作,迅速开展,许多俄国古典文学名著相继翻译出版。当时负责进口大陆图书的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及新民主出版社,除了上述图书外,也引进大量政治、经济、哲学、思想修养、近现代文学、普及知识读物等。在发行大陆图书的业务上,新民主出版社专门发行广东省的出版物,其它各地的出版物统由三联书店发行。后来两家出版社再行分工,分别代理各地出版的图书,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新民主出版社改变经营性质,三联书店遂成为唯一的大陆版图书的发行机构。这一时期台版图书质量不高,香港进口也不多,港版也仅有些翻版书、武侠通俗小说等。大陆从五十年代中期起便连续不断搞运动,直到六十年代中期又发动“文化大革命”,香港门市书店的货源中断,造成港、台出版业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一九六六 —— 一九七六)
十年“文革”动乱期间,大陆出版业陷入空前低潮,亦给香港书刊业带来无可估量的冲击。由于两地的社会制度不同,大陆的出版物已逐渐不能适应香港社会的需要。文化大革命带给香港的,是为时超过十年的书荒,也促成文史书籍翻版、盗印之风盛行。部分书店设法从台湾进货,书种包括:文学作品(如琼瑶小说、皇冠版小说、武侠小说、古典文学读物)、艺术画册、学生参考用书、字典辞书等。
六十年代中期,台湾经济刚起步,工资很便宜,出版社及印刷厂管销成本低,香港出版商挑选一些港台都适合的题材,由台湾出版社编辑、校对、印刷,分别印成香港版和台湾版,以港币和台币定价。两地合作印行一本书,可以降低成本,调降售价,加强竞争能力,销售和获益情况都令双方满意。这种合作出版关系维持至七十年代中期。
一九六六年一月,专营代理发行香港书籍的利通图书公司成立,当时有二十多家大小出版社交给该公司发行。起初只在九龙、新界一带发行,一九七六年一月进军港岛。至今,该公司经销的大小出版社超过一百余家,发行对象除香港所有售书点(包括书店、文具店、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便利店、地铁站等),海外地区已遍布欧洲、北美、澳洲及东南亚各地。
第三个阶段(一九七六至今)
“文革”结束后,大陆出版业恢复正常,新书出版量大幅增加,台、港出版业随着经济起飞、教育普及而走向兴盛。三地出版物各具优势,在香港图书市场上,三方的相互竞争十分激烈。七十年代中,香港的世界出版社开始向台湾进口图书,在香港批销,成为香港发行台湾书最多的一家出版发行机构。一九七九年九月,原世界出版社负责台湾书进销业务的黄镜标先生与负责期刊的郭显明先生自立门户,合作创办艺文图书公司,专营台湾书在香港发行的业务,为台湾出版图书在香港打下市场,并成为大陆选购台版书的通路之一。一九八二年三月,原世界出版社接任负责台湾书进销任务的施荣焕先生亦创设有成书业公司,也经营台湾书在香港的发行。但由于台湾书价偏高,销路日受限制,“艺文”积极取得博益和明窗出版社的代理发行,转以港版书为主。
一九八二年以来,由于出现香港前途问题,港币贬值,台湾图书售价因而提高一倍,再加上台湾的工资和成本不断调升,一般图书定价比香港高二至三成,在香港的销路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两岸图书贸易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因两岸尚未直通,大陆图书进出口公司在香港都有各自的代理商,负责办理台湾书刊的转口贸易,如广汇贸易公司、太平洋图书贸易公司、启文书局、西索公司等,对台湾图书转往大陆贡献不小。台湾的学校、图书馆、单位、读者也透过香港书店购买大陆出版品。
近几年,台湾版图书在香港图书市场的平均占有率在百分之十三左右,位居香港进口书的第三名,仅次于美国、英国。一九九三年进口到香港的台湾图书有八千种,在香港务门市可以买到的约五千种,另外三千种直接送到图书馆或进入大陆。一九九四年,台湾进口到香港的图书大约在港币一亿三千万元以上(包括转口到大陆的图书金额)。
香港的出版业是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展,新的出版机构陆续出现,至八十年代中已形成一个蓬勃的书刊市场。自一九八四年以来,注册登记的出版社每年均为二百多家,注册书籍每年增长一百种左右。自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二年,因“二、四”学运、“九七”压力笼罩,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经历了不小的变迁,图书出版界的经营陷入低潮,不论是出书量或书店门市的生意,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经过业者不断努力的调整,已逐渐扭转原先大众通俗、消费休闲的出版形态,而转型向资讯性、实用性、专业性书籍以及漫画、翻译书的出版新方向。在图书行销通路上,颇有进展,“联合出版集团”的大型门市在香港目前已达二十余家,并继续朝图书百货公司的经营理念发展,提高了香港读者遗书店的乐趣。此外,遍布港九的超商、便利商店、百货公司图书专柜、地铁售书点、书报摊,都加速了图书的流通。最近数年间,香港出现另一销售通路,即“图书展销”,在香港的屋邨、商场、社团、学校,经常都有图书展销,仅一九九四年,展销场次共有一千次。据利通图书公司沈本瑛先生粗略统计,一九九四年香港的中文图书销售额为港币四亿五千万元(不含漫画,漫画销售约四亿元),出版新书二千二百种,大陆版进口书一万五千种,台湾版进口书约八千种。在二千二百种新书中,小说占二百三十种,出版量较大的出版社包括:明报、黄易、皇冠、博益、天地、聚紧馆、勤十缘等。小说类中纯文学作品非常少,除了素叶、三联、天地偶尔有些出版外,其它大部分是流行通俗类。香港市场比较流行的实用书,有五个种类,一是工具书类,如牛津、商务、朗文、中华的工具书,还有实用的地图册。二是实用社科类,主要是财经企管类图书,如商务推出的三本有关趋势的书籍,金融和税务的参考书,有关大陆的法律、税务书籍等。三是语言学习类,主要是学普通话和英语的教材。四是科技资讯类,主要是电脑应用类图书、科普类丛书。五是生活资讯类,包括保健养生、食谱、收藏鉴赏、花鸟虫鱼、名相风水等。